生活連線


跨越65年 “國家的孩子”尋根故里

時間:2023-02-13 16:13:07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上世紀60年代初,新中國遭受了嚴重的自然災害,有3000多名南方孤兒從上海被送往內蒙古大草原,交給當?shù)氐哪撩駬狃B(yǎng)。這些從江南到內蒙古的孩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國家的孩子”,張成森便是其中之一,今年65歲的他終于如愿找到了自己的“根”。
經(jīng)過65年的漫長等待,今年元宵節(jié)期間,張成森終于如愿回到了位于禮嘉鎮(zhèn)毛家村委西儀莊的老家,一大家子人其樂融融地圍坐在圓桌前,邊吃飯邊講述著這幾十年來的經(jīng)歷。
張成森:我們都尋親好多年了,我想說將來有什么辦法能找到家,腦海里就有了初步的想法。老家哪個省的我自己也不清楚,但是想找到自己的根究竟在什么位置,回去看上一眼心里也安心。
張成森妻子 王本慧:他經(jīng)常跟我提到尋親,回到老家的事情。我也跟他說這個事情不是著急的事,慢慢地一點一點找,送到內蒙去的時候小,也不懂事,只能慢慢打聽。是20多歲成家的時候,他也是想問我從哪里來的,挺長時間一直都沒有打聽到消息。
據(jù)了解,張成森早在七八歲時就從別人口中得知自己是被領養(yǎng)的,但出于對養(yǎng)父母的深厚感情,他從未表露出來,并一直孝順地陪伴在左右。十多年前,張成森的身世謎團終于撥開迷霧,經(jīng)過信息比對,他確定自己就是三千孤兒的其中之一。2021年7月,在公安部門采集了DNA信息后,張成森匹配到了江蘇常州的親生家庭信息,并在2022年2月通過信件聯(lián)系上了常州老家的親戚。今年2月1日,他終于如愿帶著妻子一起踏上了回常州老家的旅途。
張成森:在火車上的時候,感覺離家越來越近了,雖然累點也不覺得累了,就想能早一分鐘見到家人。
在經(jīng)過了兩天一夜的長途奔波后,2月3日早上7點左右,列車緩緩駛入常州站,此時的張成森心情也愈加激動起來。在火車站門口短暫寒暄后,親朋帶著張成森夫妻倆回到了老家,在這里,張成森感受到了別樣的溫暖。
張成森:有一種真正是親兄弟的溫暖,因為我在內蒙就我自己,我的交往圈就是同學。跟家人團聚,在這個元宵節(jié)跟家人團聚,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我感到非常高興,我都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我現(xiàn)在的心情。我一來家人就盛情款待,我是非常高興的。
張成森妻子 王本慧:我老公找到老家了,我心里也特別高興,見到這些親人也挺高興的。
張成森二哥 毛浩炳:幾十年了,我們還能夠相聚挺高興的,回來之后我們挺高興的,我們就聚在一起談了一下家里的情況,到正月十五(2月5日)那天我們還去拜訪了亡故的父母親。
張成森三哥 毛浩華:我們一直不知道他在哪里,我們很高興,感謝黨和政府幫我們找到了,有生之年還能見面特別高興。這幾千里路的,之前是送在常州的,不知道他去了內蒙,穿過大半個中國了?!秶业暮⒆印肺乙部催^,他就在送過去的那批孩子里面。他在元宵節(jié)前回來就是喜上加喜,全家都很開心。
今年65歲的張成森在常州老家的兄弟中排行老四,前面還有三個哥哥,但是對當年事情經(jīng)過最為了解的大哥已經(jīng)亡故,只有當時已經(jīng)記事的二哥對此還有印象。
張成森二哥 毛浩炳:當時飯都吃不飽,沒有辦法。是我母親和我哥哥兩個人一起將弟弟送出去的,送到了常州的第三紡織廠(橡膠廠)門口,就放在那里看見有人抱走了就回來了。弟弟送走的時候小得很,才幾個月,還包在襁褓里,送到廠門口,后來就杳無音訊了。我媽媽回來之后一直哭,天天哭。后來媽媽也叫我們去找的,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不知道去哪里找。
雖然生不逢時,但張成森從未抱怨過親生母親,他理解,為了讓他能夠活下去,母親狠心將他送走也是無奈之舉。
張成森:感謝我的親生母親生養(yǎng)了我,當時的情況下把我送走,我也是能夠理解的。因為當時沒得吃,沒得喝,誰家孩子有吃有喝的話能舍得送出去,也是希望我能夠活下去。
與其他“國家的孩子”經(jīng)歷相似,六十多年前,張成森離開江蘇常州,去往廣袤的內蒙古大草原,遇到了善良的養(yǎng)父母,并成為他們一生中唯一的孩子。在那個食不裹腹的年代,父母親把家中吃穿用度最好的都給了他。正是因為父母的辛勤付出與嚴格要求,才讓張成森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順利讀完高中后參加了工作?;貞浧痧B(yǎng)父母生前對自己點點滴滴的愛,張成森紅了眼眶。
張成森:小時候大概一九六幾年上學的時候,那個時候正趕上文革開始的時候,我成績也不太好,小時候凈貪玩了,因為這個養(yǎng)父母也教育了,讓我好好念書。我一開始年輕的時候是做電工的,后來就是做電力監(jiān)理工作。
如今,張成森在內蒙也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有了兒孫,不禁感嘆時間過得真快。他回憶起兒時在敖包山游玩的場景,那時候站在山頂往下望,整個錫林浩特盡收眼底,現(xiàn)在同樣的地方已經(jīng)矗立起了一座座高樓大廈。而經(jīng)過65年的漫長等待,他終于圓夢了。
張成森妻子 王本慧:他以前的心愿也了結了,回來也挺高興的,以后也想領孩子們過來看看這個老家。
張成森:非常高興,國家現(xiàn)在給我們安排的特別好,小時候統(tǒng)一把我們送到內蒙是為了讓我們生存,現(xiàn)在國家要安排給我們尋親。……我們在千里之外的內蒙古,我們都想尋到家人,不是說光我自己,希望所有的家里有像我這種情況的都能去做一下公安網(wǎng)的DNA很準確,通過我的DNA匹配到了家人。
時光能讓人老去,能磨滅痕跡,但“三千孤兒入內蒙”中蘊藏的愛國、團結、奉獻、犧牲精神,卻值得我們鐫刻在歷史豐碑之上、流傳在中華兒女之間。正如張成森所愿,我們希望更多“國家的孩子”能夠尋根找到自己的家人。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