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純手工50余年 冬日里的“老牌”溫暖

時間:2022-11-18 20:44:31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說到冬日保暖,棉鞋也是很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必不可少的寶物。在戚墅堰的牌樓巷內,有一間十幾平米的小店,店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手工棉鞋,這些鞋都出自老鞋匠王友榮之手。今年70歲的他,已經堅持純手工制作棉鞋50余年之久。
打樣、裁剪、納鞋底、绱鞋、定型,70歲的王友榮用皴裂、長滿老繭的手進行著穿針引線、縫補敲釘,純手工制作讓每雙鞋都變得獨一無二。在他小小的工作間里放著各種花色、不同材質的棉鞋,小碎花的清新田園風、簡潔的格紋圖案,或是一水兒的純色鞋子,從棉質的到燈芯絨的,從棉鞋到棉拖,從兒童到老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款式和尺碼。
棉鞋匠 王友榮
3月份就開始做,先做棉鞋幫,一個月下來我就把300雙鞋子做好了,做好了以后放那邊,慢慢等天冷了,我就把鞋面鋪出來,然后掛在上面,人家來買,我就賣給他。
王友榮告訴記者,在那個物質條件匱乏的歲月,做鞋是一項基本的生活技能,他手藝傳承自父親,12歲時就開始在家跟父親學做鞋,15歲和父親一同外出營生,父子倆一起走過金壇、句容、溧陽等地,最開始兩人只是在巷子口、街角路邊擺攤,后來賺夠了資金,王友榮在牌樓巷租下一間門面,一直延續(xù)著這門技藝。
棉鞋匠 王友榮
這個東西也是一個愛好,你喜歡了它哪怕一個布料也是不舍得扔掉的,一直放在那邊,什么時候都有用。
不過對比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街頭林立的棉鞋小店,現(xiàn)如今,王友榮已是為數(shù)不多的仍堅持開實體店賣純手工鞋的人了,再加上做鞋需要長期久坐,也留下不少后遺癥。王友榮說,相比年輕時期,現(xiàn)在的年產量只有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他初心不變,仍然堅持“慢工出細活”,采用優(yōu)質的空氣棉,透氣不悶腳,防滑保暖性非常好,柔軟適中,穿著舒適。整雙棉鞋由千針萬線精制而成,不用膠水不存在脫底,這些都是機器無法實現(xiàn)的。
棉鞋匠 王友榮
我這個鞋子都是回頭客,用過了質量很好,不愁銷量,自己用心把它做好了,別人認可了就好。
比起工廠里流水線生產的鞋,王師傅一針一線純手工制作的鞋更加厚實,是冬日里的“老牌”溫暖。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