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劉亞平:創(chuàng)造奇跡的工程師(一)

時間:2020-08-01 20:30:12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夢想的實現(xiàn)需要奮斗。袁隆平的奮斗實現(xiàn)了讓國人吃飽飯的夢想;李娜的奮斗實現(xiàn)了捧回大滿貫獎杯的夢想;航天工程師的奮斗實現(xiàn)了飛天的夢想。在碧波浩渺的伶仃洋上,天塹變通途,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陸路車程由3.5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這個夢想從提出到實現(xiàn),三地人民足足用了35年。這就是我國新的地標性建筑之一,被譽為世界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今天的訪談,我們將走近一位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工程師——武進洛陽人劉亞平。
【VCR1】
港珠澳大橋通車現(xiàn)場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這座跨海大橋被國外媒體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跡”。這奇跡的背后是中國的同心、自信和復興,是幾代大國工匠們的心血和犧牲。大橋背后有著說不完道不盡的故事,而其中有一位全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工程師,叫劉亞平,是咱們常州武進人。1962年出生的劉亞平是家中的第二個小孩,他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父母都是普通的農(nóng)村人。在那個極其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很多人連溫飽都沒辦法解決,但劉亞平的父母堅持讓家中的孩子進學校讀書,年幼的劉亞平很珍惜這樣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從小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他,在洛陽鎮(zhèn)上完了小學、初中和高中。1979年,劉亞平考上了大連工學院,離開了家鄉(xiāng)。
【訪談現(xiàn)場】
劉亞平:我是地地道道的武進人,我的家就在這洛陽鎮(zhèn)劉家頭。我是1962年生的,我一開始小時候是一到四年級是在村上念的村小,我小時候的時候,不能說窮到吃不飽穿不暖吧,但是確確實實是那種環(huán)境,在教室里頭我記得特別清楚,外面下大雪,我們教室里面在下小雪。因為那個時候是磚瓦房,雪就會從瓦里面鉆出來,所以外面下雪的時候,我們課桌上面都會留下一層雪,你就想教室里面到底是一個什么溫度,現(xiàn)在都不會了吧,都看不到那種環(huán)境了。然后五年級去到洛陽鎮(zhèn)上的小學,在洛陽鎮(zhèn)上完了初中、高中。因為我的高考成績就超過高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不是很高,因為我們江蘇人也不是特別愿意離開家鄉(xiāng),所以我就找了都是我們江蘇的非重點的一些大學,后來我的老師,我的班主任老師給我填進去的,給我在上面填了5個重點大學志愿。說實在話拿到大連工學院的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都不知道大連在哪,那個時候不像現(xiàn)在,現(xiàn)在學習知識面特別廣,拿了通知書以后,我趕緊找了一張中國地圖,看看大連在哪,一看離家那么老遠呢,但是能走出農(nóng)村,去上大學已經(jīng)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情,所以家里面也特別高興,終于家里出了一個大學生了,所以在1979年的時候,我就離開了江蘇,離開了武進,去了大連,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涯。應該說這個港口工程專業(yè)我還是挺喜歡的,它包含了力學,水利學,土木學,結構工程學,是一個比較全面的工程類的專業(yè)。在大學三年級快結束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學校可以考研究生,我們幾個力學專業(yè)的老師,就說劉亞平你的學習成績還不錯,想不想考個研究生試試?所以我也就抱著試試的心態(tài),考了一下碩士研究生,一考還就考上,我們30個學生就考取了我一個碩士研究生,在上碩士研究生過程當中,我的老師后來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趙國藩老師,他就告訴我,你的學習不錯啊,各方面都挺好,科研工作都做得挺好,要不你考我的博士吧,正好那個時候趙老師開始招博士了,所以我就很快的從碩士變成博士,這樣的話我在大連理工大學呆了10年。
【VCR2】
1989年,作為我國恢復高考后的首批博士畢業(yè),劉亞平踏上了工作崗位,追隨愛人來到天津工作,在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局下面的天津港灣研究工程所從事結構工程的研究和檢測。天津港灣研究所是一個緊密結合港口、海岸、海洋及其它土木工程實際,門類齊全的綜合研究所。
1999年,劉亞平被調(diào)到研究所的上級單位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從事技術開發(fā)。說起這中交第一航務工程局在基建領域那可是大名鼎鼎,是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創(chuàng)建于1945年,是新中國第一支筑港隊伍,素有“筑港搖籃”之美譽,也正是在這里,劉亞平與之后的港珠澳大橋結下了緣份。
【訪談現(xiàn)場】
記者 田雨婷 :大連到天津,是什么契機讓你來到天津工作的呢?
劉亞平:這個還是和我的家庭有關系,大學畢業(yè)以后,我在博士期間,我的愛人,我們大學是同班同學,她先分配到天津工作,所以我是跟著家屬走的。當時兩地分居也很痛苦,所以就是跟著一方走。在天津呢,我是那個時候叫交通部第一航務工程局下面的一個科研所,天津港灣研究工程所,我去了那里,從事結構工程的研究和檢測,那么在從事這份工作呢,我又做了10年。到1999年的時候我們一航局,相當于是這個單位的上級單位,原來天津港灣研究工程所的上級單位,正好需要相應的管理人員,所以就把我從天津港灣研究工程所直接調(diào)到局總部,從事技術開發(fā),管理工作,所以我去的是一航局,技術開發(fā)處做管理人員。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zhuǎn)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