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連線


尋味江蘇 蟹殼黃:記憶深處的家鄉(xiāng)味道

時間:2020-06-12 21:29:11  來源:生活連線  作者:陽湖網(wǎng)

“三個蟹殼黃,兩碗綠豆粥,吃到肚子里,同享無量福?!边@是陶行知先生的一首白話詩,詩中的“蟹殼黃”,就是指的一種小麻糕,這種點心起源于江蘇常州,以至于后來流傳至江浙一帶。尋味江蘇,今天我們就帶大家品嘗這道記憶深處的家鄉(xiāng)味道。  
蟹殼黃早期是老常州點心攤出現(xiàn)的一種小吃,因為形似蟹殼且表面金黃而得名,傳統(tǒng)的蟹殼黃是用發(fā)酵面外加油酥作為坯,里面加入或咸或甜的餡料,制成扁圓形的小餅,外沾滿一層白芝麻,將其貼在烘爐壁上烘烤而成,當時也有人贊揚道其為“未見餅家先聞香,入口酥皮紛紛下”,可見其皮的酥香脆到一種程度。
點心師 勞亞芳:蟹殼黃,吃起來里面酥松、里面軟,外面芝麻很香的。
清朝末年,常州列為對外通商口岸后,相繼吸取了各地風味小吃精華,幾乎包括了全國各主要地方的特色,并加以發(fā)展和提高,形成自己的特色,蟹殼黃也由此出現(xiàn)。后來,還流傳到了大上海,成為了江南一帶有名的小吃之一。早年間的蟹殼黃可是高檔點心,富庶人家在擺宴之時會拿出來招待客人。有講究的主人,會在這蟹殼黃里加入蟹粉,并喚之:蟹黃餅。到了后來,已經(jīng)沒人再用蟹粉,因為這小燒餅出爐時,像陽澄湖大閘蟹一樣的大小,烤成金黃色,仿佛剛剛蒸熟的大閘蟹,所以得名:蟹殼黃。
現(xiàn)場 點心師 勞亞芳:面和油起酥。
50歲的勞亞芳,16歲開始學習面點,蟹殼黃,其實就是迷你芝麻燒餅。北方的燒餅,常為果腹墊饑的主食,一番大快朵頤之豪情。而江南的燒餅,講究一個精巧,所謂點心,點到為止,錦上添花的。與蘇式月餅不同的是,蟹殼黃用的是發(fā)面油酥皮,餡料不在多,只為搭點味道。好吃,主要在于酥香的面皮,還有滿滿的焦黃芝麻,仿佛只只蒸熟的蟹殼一般。
現(xiàn)場 點心師 勞亞芳:面和油起酥。
起酥是制作層酥制品的關鍵之一,面粉中和以食油,在案板上反復揉搓至光滑,這樣制成的油酥,包在水油面里,是點心口感酥松的秘訣所在。
現(xiàn)場 點心師 勞亞芳:把糖和油充分的乳化、攪拌,這是水油面。
最早做蟹殼黃,用的是老面,僅僅用水和面,口感較硬。隨著做法一代代改進,到了現(xiàn)代,蟹殼黃的外皮換成了水油面,白糖加油,以水和面,這樣出來的口感更加松軟。水油面揉到表面光滑,然后醒發(fā)5分鐘。蟹殼黃要好吃不是那么容易的。首先一定要酥脆,但酥皮又不能夠一咬就散。甜的蟹殼黃吃起來要滿口香,咀嚼時不可有粗糙硌牙的砂糖顆??诟?,里面的糖水不能烤到干。要做到糖水滋出來,恰好將融未融地化在了酥皮里,但不至于濕到讓餅沒有骨子。而咸的蟹殼黃要吃起來豬油香和蔥香并存,還可以吃到一口濕軟的小蔥白段。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有芯子的那層要不偏不倚在正中間。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芝麻的那層與底邊那層到達中間的距離一樣。

為了增加香氣,蟹殼黃的表面通常會撒上一層白芝麻,為了區(qū)分不同的餡料,蘿卜絲餡兒上面會加撒一層黑芝麻。送入200度的烤箱中烤制25分鐘,香噴噴的蟹殼黃就新鮮出爐啦。
如今,“蟹殼黃”已經(jīng)成為江南一帶的特色小吃,也隨著游子走向了世界各地,但無論走到哪里,都忘不了這一口家鄉(xiāng)滋味。

生活連線

更多>>

生活連線20240930

生活連線20240929

生活連線20240928

生活連線20240927

生活連線20240926

生活連線20240925

生活連線20240924

生活連線20240923

生活連線20240922

生活連線20240921

生活連線20240920

生活連線20240919

視頻推薦

更多>>

常州經(jīng)開區(qū)召開工作思路研討會 明

區(qū)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召開

區(qū)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武進法治影院2025年度項目發(fā)布

“政企”通力 武進“公轉水”運輸

信承瑞:跨界醫(yī)療進軍科技“無人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