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心靈手巧,是指有一雙巧妙的手,和一顆玲瓏的心。你可曾想過一個七旬老媼,能夠用紙折出美麗的詩篇。在前黃鎮(zhèn)寨橋街上就有這么一位老人,一花一世界,一紙一詩篇,今天的生活超視讓我們一起走近魏盤娣的折紙人生。
折紙現(xiàn)場:魏盤娣:雖說是正方形 但是你要把這個邊折掉 不然整個圖片不好看 一折到這里 相差8分這樣 中間要看每一條的中縫 力求要尖 要精確 這里有個關(guān)鍵 做蓮花 這里不能做死 這里一只手要弄好 往后面
妙手成花,快速的幾個回合,一片清麗的蓮花瓣就折成了。71歲的魏盤娣用她的一雙巧手折出了繁花似錦的世界,從泰國的白塔到武進(jìn)的寶林寺,從清雅的蓮花到氣勢威武的龍,琳瑯滿目的折紙作品,讓人目不暇接。而她的大部分折紙作品都承載著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形象生動。
同期聲:魏盤娣:龍 我對它非常崇拜 非常尊敬 只有龍能上天入地 我對做龍也情有獨鐘 我做的龍各式各樣 有臥龍 有站的
折紙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而魏盤娣的“啟蒙”也脫離不了這些傳統(tǒng):幾十年前,寨橋大橋附近有座財神廟,魏盤娣的外婆輩喜歡去廟里燒香,垂髫之年的魏盤娣總是跟隨其后,廟里五顏六色、流光溢彩的折紙供品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是從那時起,折紙成為了她熱忱投入的愛好。
同期聲:魏盤娣:智慧賦予給我的 還是我母親 我母親說我有天賦的 我跟著學(xué) 只要一看看見 就自己會悟 自己琢磨 插隊之后 招到商業(yè)社 剪布 南貨 飯店都干過的 那時候就是業(yè)余節(jié)假日的時候 就會做老本行 就會自娛自樂 折折看看
沒有圖紙,沒有公式,也沒有任何輔助工具,魏盤娣靠著早年售賣布料積累下來的美感,在腦海里反復(fù)琢磨,平面的圖案在她的雙手下,慢慢立體地呈現(xiàn)出來。
同期聲:魏盤娣: 那個時候 在商業(yè)社 一直是剪布的 就是在顏色搭配 在看花型上 我可以說是有附加分的 它也要比例 它不能夠太高太瘦不好看 太胖太矮也不好看 一朵花做到多少高要收針了 做到多高你要放針了 或者你三針收一針兩針收一針 這個沒有公式的
作為業(yè)余愛好,折紙一直陪伴著魏盤娣,直到10年前退休后,她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從剪布到折紙,每個造型的反復(fù)推敲,都為日后精美的花型埋下了種子。不過,全憑自己想象,并非每一次都能折出完美的作品,但每一次失誤,都是在為成功做鋪墊。
同期聲:魏盤娣: 這個沒有圖案 沒有公式 就憑自己想象 手的熟練做成功 如果那朵花不成功 我也不會扔 為什么 我要放在旁邊 以形為鑒 你做到哪里 你那朵花為什么不好看 真的做的不成功的 你也不能立即摧毀 要放在那從中吸取教訓(xùn)
過目不忘是魏盤娣的過人之處,平時在電視里、生活中見到的造型,她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形。這個縮小版的寶林寺,是魏盤娣2014年的折紙供品,歷時1個月,耗費兩千張紙,利用紅、黃、藍(lán)等8種顏色,將寶林寺鮮活地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
同期聲:魏盤娣: 做的那年它(寶林寺)正當(dāng)在建設(shè) 還沒有現(xiàn)在的圖案 就是我女婿開著車 帶我去常州玩 就汽車這樣經(jīng)過 我就一看就回來琢磨了 看了模糊的 回來的路上再看 讓汽車停停 回來就會悟出來了
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魏盤娣都會將她親手制作的折紙供品燒化,有時也會供奉到廟堂里,用來祭祀。在很多人苦惱世間過于浮華時,魏盤娣卻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詩,用她的手藝在水泥森林里開出了一朵朵蓮花,給人帶來一種禪意的享受。
同期聲:魏盤娣: 一點沒有雜念 就是思量我今天這朵花要做怎樣的形狀 怎樣的好看 怎樣改進(jìn) 怎樣創(chuàng)新 自己也要有自己的思路 應(yīng)該說是在折紙中得到快樂 人生總歸不會一帆風(fēng)順 總有高低 有挫折有失敗的時候 靜心下來折紙 調(diào)解自己的心態(tài)
華美的長詩總是為人所傳頌,而屬于魏盤娣的詩篇也慢慢傳唱開去,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魏盤娣的折紙世界里,身邊人來人往、花團錦簇,不變的是她的執(zhí)著與耐心。
通過臨摹,打底,描繪自己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魚蟲鳥獸,亭橋風(fēng)景,以至最后達(dá)到隨心所欲的境界,信手折出新的花樣來。
同期聲:魏盤娣: 還算好嗎
魏盤娣朋友: 什么叫還好啊 全國第一名 我沒看見有別人有你折的好的
“酒香不怕巷子深”來形容魏盤娣的手藝是再合適不過了,四面八方的學(xué)徒都慕名而來,不過師傅領(lǐng)進(jìn)門,修行在自身,魏盤娣對這幫徒弟還是有自己的規(guī)矩的。
同期聲:魏盤娣: 這個也只要領(lǐng)一領(lǐng) 還是要靠他們自己悟 做三朵花我教的 每一個帶的徒弟我都有規(guī)矩的 一直看著我做 你永遠(yuǎn)不會 第一只我會指點 第二只我也會提意見 到第三只最關(guān)鍵的時候 領(lǐng)他一句 第四只我堅決不提 自己悟
魏盤娣的徒弟 蔣素萍: 她有心在折這個紙 我有空就學(xué) 我就拿了個樣回來 照著做
事實上,魏盤娣從來不將這項手藝作為賺錢的工具,而更希望通過折紙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擁有同樣生活態(tài)度的人。程新華是她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妹,年輕時一起上山下鄉(xiāng),年老時也能一起圍坐桌邊,邊折紙邊聊人生。
同期聲:程新華: 魏阿姨真的聰明 她學(xué)了我們也高興的就跟著學(xué) 我平時就做做這樣的三角片 有的時候和她學(xué)做花籃 簡單的龍 我們都跟著做的 如果我一直住在她隔壁 就會一直做下去 不在隔壁 也還是會來的
萬物皆有歡喜處,心安即是歸處,魏盤娣通過在手藝?yán)镲柡媲榈谋磉_(dá),不僅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將折紙的快樂帶給了身邊的人,用折紙的精神幫助了他人。
同期聲:魏盤娣:(我徒弟的父親)一走走了之后 他母親走不出這個陰影 一個月之內(nèi)不要吃不要睡之后 就找到我 我來教你從折簡單點的開始 慢慢來 她現(xiàn)在看見我 是千恩萬謝 我當(dāng)初那個陰影走不出 多虧了你教了我
2013年,魏盤娣的折紙手藝入選武進(jìn)區(qū)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隔絕人世的瑣碎與喧囂,靜下心來只為將自己的手藝呈現(xiàn)出來,即使這過程機械、枯燥,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魏盤娣醉心于折紙,這么多年的執(zhí)著不會桎梏生活,反而讓生命更有價值,百年以后自有作品留給世人去評說,也對得起流水歲月。
同期聲:魏盤娣: 可以說如果真的別人要花錢來買 我不賣的 但是情義無價 禮尚往來 禮而不往 就不往來了 我沒有辦法用錢來衡量 折紙上的 我覺得會伴隨我終身 直至百年一直會折的
執(zhí)著二字,說出來不過是輕飄飄的一句,但之于魏盤娣,卻是日復(fù)一日的反芻,是屬于一個匠人的追索之心。也希望這一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能夠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