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天好像來的有點遲,雖叫已經(jīng)過了大雪節(jié)氣,但是每天的最高溫度還有十來度的。這天氣暖和了,新閘的棉鞋婆婆崔玉琴倒有點急咧哇。
昨天上午,幫幫團的記者來到新閘街道前進村崔家塘23號,“棉鞋婆婆”崔玉琴和她的兒子蘭明正當在屋里頭趕工做棉鞋的。崔阿姨今年70歲,兒子蘭明從小就患有小兒麻痹癥,不能正常行走,家中的主要收入全靠他們母子倆售賣棉鞋。自從2003年蘭明從新閘五金廠下崗后,就開始跟著師傅學做鞋子,這一做就做了13年。
蘭明:雖然我們一雙鞋賺的不多,也不能到電視報紙上做廣告,但是這質(zhì)量我們一點也不馬虎,都要靠老顧客帶新顧客來的,你像這個鞋子的面料,我們每年都是去進的新的。
蘭明說,在外人眼里看來,這就是一雙普通的鞋子,但是每一雙鞋子都是靠他和母親一針一線弄出來的,花了不少心血的,你比如說,這納鞋子的繩用的是最牢的尼龍繩,還有這鞋底,每雙都要鋪兩層棉。
棉鞋婆婆 崔玉琴:這里面的底子的棉花一定要鋪的厚,這樣的話,你的鞋子就穿得熱,腳進去的話很軟的,還有這個鞋底上的布一定要拉得緊,這樣的話一翻過來,你穿的就不會皺起來。如果不平,疙疙瘩瘩的不舒服。你看像這個鞋子,你里面的底布隨便穿,都不會說不舒服。
因為是純手工制作,盡管每天崔阿姨和兒子最少要工作十個鐘頭,但是最多的時候,一天也只能做七八雙鞋子,再加上今年崔阿姨腰間盤突出,所以今年到現(xiàn)在總共才做了八百多雙鞋子。
棉鞋婆婆 崔玉琴:鞋子少做了不少了 今年我身體不好,我說我不能做這么多了,腰痛得沒命,往年這里都是掛滿鞋子。
不光是鞋子減產(chǎn)了,更讓崔家母子倆頭大的是,今年這天氣一直不冷下來,他們的鞋子都賣不出去,眼看著下個月就要過年了,他們有點急咧哇。
蘭明:這個棉鞋就要天氣幫忙,越冷越好,就要西北風呼呼的來,我的鞋子就銷量大了,像去年我去賣,一天可以賣兩箱鞋子,六七十雙,今天我家陸陸續(xù)續(xù)賣了百來雙鞋子。。只賣了個零頭,所以我昨天在家也著急了,也要去看看攤位,想多賣掉兩雙,要靠這個過日子的,馬上過年了。幫幫團記者也問了一下,崔阿姨家的鞋子價格還是比較實惠的,像這樣的棉鞋是30塊一雙,拖鞋呢,是25塊一雙,男、女、兒童的款式都有。
采訪回來,幫幫團的記者告訴波波,說崔阿姨家的鞋子做工真佬蠻結(jié)實的,就是因為母子倆又要趕工,又不方便出門擺攤,所以這銷售才耽擱了下來,假如電視機前有需要買棉鞋的觀眾,可以聯(lián)系我們,也可以和崔阿姨直接聯(lián)系,她的電話是13372281985。 |